English

夏令营不是“摇钱树”

2000-07-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梁捷 我有话说

假期的夏令营,对学生们来说,总是开阔视野,陶冶情操,领略大好河山,扩大交际等不可多得的机会。今年暑假,适逢为学生“减负”,各种新奇、益智、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夏令营便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但是,也有一些人,把夏令营当成“唐僧肉”,借夏令营赚钱,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据报载,还没到暑假,不少生意人早就盯上了学生群体这块“肥肉”,想利用组织夏令营发一笔。还发现有人盗用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的名义举办夏令营活动。暑期来临之前,境外夏令营的广告又开始出现在报端,其中以澳大利亚和新马泰居多。如18天的澳大利亚英语夏令营,报价为2.1万元。一些具有境外旅游资格的旅行社索性做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生意,有关人士指出,他们组织的所谓夏令营,出境时则是以旅游团的名义出去的。

学生是暑期里的一大消费群体。而现今的一些大城市的学校组织夏令营,动不动就去欧洲、北美,动不动要个万儿八千的。夏令营本意是让孩子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而不应成为高消费的场所,有关单位和学校组织夏令营绝不应该以创收为目的。

据报道,成都市的所有中小学几乎假前天天都能收到组织暑期学生夏令营的宣传材料和广告,一些学校也组织学生参加业余美术、舞蹈、外语等培训班、补习班以及各种类型的夏令营。当地报刊上的夏令营广告更是眼花缭乱。纵观这些夏令营,组织一个比一个大,100人以上的大团队已成普遍现象;路越走越远,绝大多数团队都不再去成都附近的青城山、峨嵋,而要远走海南、北京和东北;档次也越来越高,纷纷以“来回双飞,星级宾馆”吸引学生;价格当然不会低,每人每天100元、200元甚至300元以上,学生夏令营的消费已经超过了成人旅游团队。

旅游主题的夏令营开始增多,有的夏令营收钱带孩子们去北京逛天安门、故宫,这种夏令营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消费。有的夏令营收费不菲,提供给孩子们的各种条件却极其恶劣,连住处的蜘蛛网和鸟粪都得孩子自己打扫,却美其名曰“培养动手能力”。

更有些草台班子名义上是组织夏令营,实际上完全是赤裸裸地从学生身上牟利。太原市某所小学近日组织了一次为期3天的忻州温泉夏令营活动,此次活动内容较少,食宿一般,却让每个学生缴纳260元。据了解,一些旅行社也抓住暑假这个特殊时期,将“刀口”对准了放假的学生,准备狠宰一刀。某旅行社为太原市一所中学组织了一次为期4天的内蒙古大草原夏令营,虽然事先一再声称给学生以“优惠价格”,但每人实际收费仍达400余元。据这所学校师生反映,此次夏令营活动其实并未真正使同学们进入他们向往已久的大草原,其收费与服务相比反差很大。让孩子们出去逛逛无可厚非,但这种活动不应打着夏令营的旗号。

各类培训成为夏令营的主打主题。某社会服务中心组织的计算机夏令营在新闻媒体上打出广告,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软件制作,每期6天,报名费180元。且不说价格比成人计算机培训还要高,孩子们在6天内又能学到多少皮毛,这与电脑短期培训又有多大区别,也有悖于有关中小学生减负政策。

有些单位打着夏令营的幌子,在暑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作文、英语夏令营,其主要内容就是给学生进行课堂知识补习,变相的补课。有的学校为掩人耳目,将半个月的夏令营分为两部分,即外出活动和文化知识学习两个阶段,前者交给旅行社,后者由校方组织。

中消协负责人对此指出,夏令营和旅游团不是一个概念,旅行社以夏令营为名搞旅游,有欺诈行为之嫌,此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我们认为,借夏令营敛财的倾向,是违背夏令营初衷的,举办夏令营应做为一种公益事业,必须从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出发,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旅游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的夏令营活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